Home
返回主頁
About Us
關於我們
News
最新消息
Past Performances
過去的表演
Articles
專題特稿
 
Links to other sites
其它有趣音樂網站
 
 

中國民族樂器篇之「彈撥 – 雲間的陽光」

彈撥樂器是由硬物撥弦,使其振動而發聲(揚琴例外),演奏者可用指甲或撥子撥弦,弦線被撥動時產生的脈衝效果,做成撥弦樂器特有清脆玲瓏的音色,使樂章有生動活潑的感覺。彈撥奏主旋律時顯得清新脫俗,打節奏時卻有跳躍性的舞蹈感,合奏時彈弦聲在樂隊中有若「大珠小珠」,粒粒可聞,彷彿穿透雲層的五彩陽光。


琵琶的歷史可追溯到公元前三世紀,目前的琵琶是以秦漢琵琶為基礎,吸收四世紀梨形曲項琵琶改良而成,二十世紀初葉,採用十二平均律,增至六相二十五品(相和品都是音位),使音域擴大;琵琶音色純淨而短,表現力豐富,可彈急速的輪音,快速及複雜的樂句,慢板時左手的推弦滑音卻有悠然自若之感,千變萬化,是非常重要的彈撥樂器。

 

柳琴有如小型琵琶,原是山東、安徽、淅江一帶的戲曲伴奏樂器,已有百餘年歷史,裝有兩或三根琴弦,改革後加至四弦,半音齊全,音色清逸柔美,音調活潑,是樂隊中的主要高音樂器。

 

阮約有一千六百年歷史,相傳晉時「竹林七賢」中的阮咸善彈此樂器,故名阮咸,簡稱阮,有大、中、小阮幾種,由於它有圓潤、深厚、優美、的音質,中、大阮被廣泛應用於樂隊中,擔任中低音部份。

 

三弦的名稱最早見於明代文獻中,常用為伴唱說書和戲曲,三弦音箱前後皆蒙蛇皮,三根弦線透過馬子壓在前面的皮上,發聲低沉堅實而鏗鏘,在樂隊中用以加強節奏效果,三弦指板柔滑無音格,左手可上下滑動作大音程滑音,使演奏更見特色,小三弦通常用於廣東音樂或戲曲中,民樂隊中使用的則為北方流傳的大三弦。

 

揚琴為擊弦樂器,約在明代從波斯經海路傳入中國,本稱洋琴,俗作揚琴,近數十年發展的大型揚琴,在中樂隊裏佔極重要的地位,因它聲音清脆,餘韻悠長,音域達至四個八度,擅長奏簡單和音和快速琵音,又因能以左右手竹箸緊密敲擊,適宜演奏快速旋律。

 

箏早在戰國時期,己於秦國流行,當時為伴唱民歌或獨奏所用,秦箏初為五弦,現代箏弦數不定,由二十多至四十多都有,箏發音清亮,古雅或激昂之曲皆宜,在樂隊中常於引子或過門的華彩樂段上擔任重要角色。

-
程致毅